NG SPORT《线的构成》漆、麻布、石粉●程向军作者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为创作研究表现对象,运用了传统漆艺术媒材、表现手段并进行创新,寻求漆画语义当代转换,使个性化漆画语境获得松动自由传达,突破了传统漆画习惯性表达方式,让漆画艺术的艺术表现更加自由。
《向》大漆、亚克力、金属、纤维●吴竟诚作品名称“向”意为窗户,表现对心灵的探寻以及对外界的向往。作品视觉上展现对于漆画通透性的探索,将亚克力基材呈现出的透光性、纵深感融入漆画中,打破漆画传统的表现形式,拓展漆画的视觉效果。
《Fly Series》巴里黄檀、亚克力基实体材料●杨冬江作品利用时间的定格,让人看到风、感知风。人造石材经过热弯工艺,由“坚硬”转化为静止的“柔软”,洁白的色彩和细腻的肌理,犹如风一般飘逸和轻柔。作品以简洁的造型语言,不加赘述地传达了东方的智慧和禅意。
从山风海韵到烟火百态,作为文艺生活的代名词,厦门将因一场设计艺术的盛宴,再次成为备受瞩目的艺术之城。昨日上午,设计艺术界的盛会——2024厦门国际设计艺术周在厦门美术馆启幕。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吴子东出席启幕式。
本届厦门国际设计艺术周由中国室内装饰协会NG体育、厦门市文化改革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厦门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厦门市文化和旅游局、厦门广播电视集团主办,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杨冬江教授担任总策展。活动致力于将厦门国际设计艺术周打造为展示艺术魅力、推动设计创新的国际交流平台,并为厦门市民呈现一场艺术盛宴。
据悉,本届厦门国际设计艺术周以“乐动,设计引领高品质生活”为主题,希望带动每个人都快乐愉悦地行动起来,共同发现厦门这座“海上花园”的生活之美,让美成为人与人、人与城市之间的情感纽带,让每一位参与者都感受到设计艺术给城市发展带来的无限生机和可能。此次设计艺术周共有三个活动板块,分别是厦门国际设计艺术展、厦门国际设计艺术周学术活动以及厦门国际设计艺术周公开课。
作为本次设计艺术周的重头戏,厦门国际设计艺术展于昨日在厦门美术馆正式对外展出,展览将持续至4月6日。此次展览分为艺术乐动、数字乐动、空间乐动、生活乐动四大板块,旨在通过展示国内外设计与艺术领域的一流作品和前沿探索,揭示设计艺术与当代生活的内在关系,透视社会人文景观和时代发展脉搏,探索设计艺术在以人为本、服务社会发展、构建创新型国家等重大社会命题中的作用。展览汇集了诸如原研哉、青山周平、马岩松等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72位国内外知名设计师、艺术家的300余件设计艺术作品,覆盖雕塑、艺术绘画、空间设计、产品设计、视觉传达等多个领域,从设计思维、艺术精神、创新创作等多方面向公众传达和分享设计与艺术的魅力。
同时,本届厦门国际设计艺术周专门设置公开课板块,邀请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深耕艺术和设计领域的多位教授专家,将围绕“工艺之美”和“交互之美”开设公开课,激发大众艺术潜能,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蔬菜水果堆积如山,一位朴实的大妈从菜堆中央“冒”出来,笑容可掬地望着来往的观众,仿佛在推销着手中的大白菜……走进“艺术乐动”板块,这座长宽高均接近两米的雕塑《成果 2018》十分吸睛,细节栩栩如生。“像山一样的菜堆既是人们对物质作用的成果,也是物质对人作用的成果,更是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成果。大妈手里的大白菜寓意百财。”作者柳青介绍,创作灵感源于妻子怀孕时自己去菜市场买菜的经历。
文中言的版画《1故宫角楼》远看只是角楼的剪影,走近细观却暗藏乾坤。通过丝网印制NG体育,北京老城区具体的景物与层层叠印的符号电路板、老地图共存于一个画面,现代化与历史文明交错,构成富有诗意的时代图解。
展区中汇聚了多位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他们敏锐地捕捉到生活中美的瞬间,并通过丰富的形式语言表达出来。这些作品既是创作者们灵魂深处的声音,也折射出当下社会生活的一角,给观者带来美的享受。
“数字乐动”板块包括当代影像艺术和数字媒体艺术作品。艺术家们试图打破传统创作媒材的界限,以新媒介重构想象。
戴上VR头盔,拿起除尘球、刮刀、画笔等工具,来修复敦煌壁画吧——孙童心、金彤彤等人创作的《幻游敦煌宇:VR敦煌壁画复原体验》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让观众沉浸在敦煌壁画修复的体验中。通过“沙漠采撷”“洞窟漫游”“壁画修复”三个篇章,为用户提供获取文化知识的新路径,深化对文化遗产的认同。
以上百块废弃的电路板为皮肤,由3D建模打造的金属人形雕塑独自矗立,望向未知的远方……王之纲创作的艺术装置《FEEDING ME》(投喂我)探讨人与科技的共生关系,隐喻着信息爆炸与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下,被大量遗弃的物理记忆。王之纲介绍说,作品表面的电路板是工作室十几年来的积累,每块零部件背后都有磁铁,每次布展时都会重新调整。
《宇宙八音盒之地籁》由师丹青、陈冰冰、邱艺芸创作。据介绍,“宇宙八音盒”是由一颗在轨卫星数据驱动的声音艺术项目,包括“天籁”和“地籁”两个部分,“地籁”根据卫星的实时位置信息,调取所经过地球上不同区域的广播和自然声音采样,混音成为一种跨地理和文化的声音交响体验。
艺术家们利用数字技术让创作维度更加丰富、多元,观者也在互动中以新视角理解人与技术NG体育、自我与世界的关联。
“空间乐动”板块包括近年来城市与乡村具有影响力的建筑、室内、景观设计作品,展示空间设计在提升居住品质、赋予空间意义和情感方面的潜力。这些作品不仅改善了生活空间的功能性,也营造出审美情怀。
《墙上艺术馆 万泉小学街道橱窗设计》的设计团队利用街区隔离立面和沿街空间,使墙面从仅有隔离功能提升为具有文化参与性的公共空间。“墙上艺术馆”由多个立体橱窗组成,内容进行周期性更换,将不同时代的童年体验和校园生活以情景化手法加以表现。
仰望星空,SOM设计事务所带来的设计作品《Life Beyond Earth》(地外生活)将目光投向“月球村”。“月球村由一系列模块化的居住单元组成,这些模块可以被拆分运送到月球上,再通过构件组装起来。”SOM设计事务所合伙人Michael Duncan表示,这一项目设想了人类能够长期生存并自给自足的地外空间。月球村所设想的人类定居点位于月球南极地区沙克尔顿环形山的边缘,该区域几乎全天均可接受持续的日照,并且靠近月球上重要的自然资源。
来自世界各国的设计师将传统文化融入设计之中——意大利设计师Antonio Aricò的作品《大希腊系列》将古希腊艺术风格融合到餐具设计中;日本设计师原研哉的《FUZZY》系列海报以日本传统戏剧“能剧”所使用的面具为灵感,呈现了形状不一的面孔;在《来风;夏;芒》中,由白瓷制成的朵朵山花姿态轻盈,设计师刘润福在创作时回顾童年人文教养的家传风尚,立足传统陶瓷工艺,运用散点余白构图,探索中国传统陶瓷艺术的当代表达……
本单元展出的作品是新技术与创意设计的奇妙融合,体现出设计和智慧科技对生活品质的提升。
本届厦门国际设计艺术周的学术活动,设置了“主旨演讲”以及“艺术图景的创新”“数字艺术的可能”“未来设计的使命”“艺术教育的底色”四个主题,邀请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以及青年学子,探讨在信息技术以及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当下,艺术与设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作为本届厦门国际设计艺术周活动的另一亮点,活动开幕当天下午,主办方还专门设置了设计艺术主旨演讲环节。演讲不仅汇集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马赛、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邱志杰、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副校长Naren Barfield、英国格拉斯哥艺术学院创新与技术学院院长Gordon Hush等国际设计教育领域的专家,同时邀请到日本著名设计师青山周平以及小米集团设计委员会副主席、汽车工业设计总经理李田原。
已经多次来厦的青山周平依然是备受关注的焦点。昨日,他为现场观众带来《偶然与不控制——用身体思考空间》的主旨演讲。演讲中,他引用多个生动案例,讲解了目的性设计思维与偶然性设计思维的不同,诠释了用身体思考空间的重要性。他特别提到,人类作为设计师,始终都有一种机器所无法取代的优势,那就是“身体”,只有人类的“身体”才能产生感性。而这一领悟来自他的一次亲身设计经历——北京隆福寺改造项目。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工人施工时弄出褶皱的镀锌钢板,觉得很美,就想到用它来封窗。但回去实验才发现,通过电脑根本无法预估手折的造型模型。于是,他便和其他设计师亲手折叠了200多张金属板,铺设在建筑外立面上,没有一张金属板是相同的图案。青山周平说,正是因为这样的偶然和随机性,让建筑呈现了不一样的美和生机。
在演讲中,李田原从工业时代、燃油时代、电动时代以及智能电动车时代汽车设计的变化,分析了变化背后的底层逻辑。他特别提到,事实上,汽车10%的时间在运行,90%的时间在停泊,为此,他指出汽车其实更多承担一种空间、一个大型消费电子商品、一个伴侣的角色。而未来汽车的设计重心,则逐渐从造型设计到软件设计,最终偏向场景设计。未来汽车的设计理念应当是人车家全生态的理念,未来汽车更是效率、智能以及安全的代名词。他还通过讲解人类改变汽车造型对抗风阻的努力,以及汽车设计服务人的需要的案例,得出结论——随着时代变化,汽车设计在技术以及潮流趋势上也发生变化,而唯一不变的是人性以及不可改变的自然规律。